四川新发现4座汉晋城址 这些历史事件都与之关

2023-05-10 14:56:27

点击题目下方四川画报关注我们


目前发现的唯一与“賨人”有关的城址;

分巴割蜀而设的第一个郡;

秦灭巴蜀时蜀王被俘之地……

这些被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的城址,

如今,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


武阳故城遗址


、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历史的主要见证者。但长期以来,因战争、生产、生活等原因,汉晋时期的城址逐渐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四川汉晋古城的考古工作成果。本次新发现四座汉晋城址,地域涉及川东和成都平原地区,时代涉及西汉到魏晋时期,与众多历史事件有关。极大扩充了四川汉晋城址群,是四川汉晋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


宕渠城、武阳城、广汉城、阳泉城,千年后,4个古城址又一次重现于后人眼前。加上此前发现的严道城、绵竹城,共6座城址,每一座城址都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渠县城坝的“宕渠城”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与巴国中的重要民族—“賨人”有关的城址;


梓潼西坝的“广汉郡城”是金牛道上的重要城址,也是分巴割蜀而设的第一个郡—广汉郡”的见证;


彭山的“武阳城”和德阳的“绵竹城”是进出成都平原的南北门户;


荥经的“严道古城”是打通西南夷的重要城址。


宕渠城

遗址发现地:川东/渠县

 “賨人”城址踪迹可寻

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内,宕渠城在渠江东岸静静躺了2000多年。众多城址中,渠县城坝的“宕渠城”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与巴国的重要民族——“賨人”有关的城址。


考古专家介绍,此前大家对于“賨人”城址所在具体位置争论不休,但这次宕渠城遗址的考古将用实物给出结论。



经过发掘,城坝遗址东北边,渠江弯道内侧平原地带的一处南北长约260米,东西最宽约250米,面积约5万平米的“郭家台”城址逐渐浮现在考古工作人员的眼前。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禄红说:

“5万平米的城址面积,已经是目前为止川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战国到六朝时期的遗址,并且是唯一确认的汉代城址。”


宕渠城出土的“宕渠”瓦当


在城墙内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出土的1件“宕渠”文字瓦当(后在城墙区又出土了1件残“宕渠”瓦当)。这直接为城坝遗址作为秦汉“宕渠”城最为直接的文字证据,也为此前对巴国中的重要民族“賨人”城址所在的具体位置提供了论证。


“宕渠”瓦当残片


考古发掘证明,城坝遗址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至六朝时期,其中以两汉时期的堆积为主,而两汉时期的遗存,尤其是墓葬遗存,包含有大量的移民文化因素。这为进一步廓清晚期巴文化如何融入汉文化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


武阳城

遗址发现地:川西南/彭山

秦灭巴蜀 蜀王败逃的“终点”

距离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大约一公里处,武阳故城初现。根据史书记载,成都以南在汉代设置的4到5个城址中,目前唯一发掘初现的,只有武阳城。

武阳城出土的墓砖拓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武阳为最早置县的地区之一。东汉中期以后,更是成为犍为郡的郡治,武阳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通过本次考古勘探发现的武阳城址,保存较好,城内外的布局结构较为清晰,为四川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晋城址之一。


武阳城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五一社区,北距成都约60公里。这座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城址,高出水面约10米。其城墙依地势而建,土结构,未见包砖。有文献资料记载,秦灭巴蜀之后,蜀王一路向南撤离,最终死于此地,这也给该遗址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广汉郡城

遗址发现地:川西北/梓潼

 窑址密集 古代工业重镇?


“广汉郡,高帝六年置……去洛三千里。

南去成都百二十里。西接汶山。北接梓潼。

东街巴郡。南接犍为郡。”


作为古四川最早的三郡之一,广汉郡在秦灭亡后,于汉高祖6年设立,位于金牛古道,是出川的重要商贾云集地。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确认“广汉郡城”就位于绵阳市梓潼县西坝遗址内,这从考古发掘和调查确认的残存西汉北城墙亦可证实。根据勘探,该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1000米,分布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时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遗址的主体堆积为西汉早中期;初步确认了该遗址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同时也对残存的北城墙进行了确认,现残存约200米,露出地表约1.5米。



考古发掘的遗物以陶器为主,有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等;生活用具有盆、钵、罐、碗、甑等,建筑构件有瓦当、铺地砖等,其中瓦当主要为云纹瓦当、形制较大,铺地砖主要为方形“富贵”“回”字纹砖,亦发现少量龙纹踏步砖等。另有少量铜器、铁器等遗物。出土器物中,有的还刻有工匠名字。


在陶窑作坊区内发现的大量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的成品和半成品,等级较大、规模较大,应为当时广汉郡官府烧制器物的作坊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万涛说:“有三个窑址共用一个工作间,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规模也是比较大的。”


阳泉城

遗址发现地:川西北/绵竹

 邓艾灭蜀后的“新绵竹”?

西晋建国之后,对全国区域进行了新的划分:


“新都郡泰始二年置。

统县四,户二万四千五百。

雒、什方、绵竹、新都”。

 

,邓艾偷渡阴平,一路奔袭成都,诸葛瞻父子引兵在绵竹拒敌,在平原上与魏军决一死战。兵败如山倒,诸葛瞻也最终战死绵竹,身后的绵竹城也毁于战火。在后代考古发掘中,位于德阳黄许的绵竹城遗址,并没有发现三国以后的遗存。


 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介绍称,被战火毁掉的是第一代绵竹城。但让人费解的是,《晋书》中却又反复提到绵竹,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绵竹”最有可能的就是由绵竹城分立的阳泉县。


2017年年底,文物考古部门在绵远河、石亭江上游(绵竹)区域考古调查中,发现了金土村遗址。“从时代、面积、地望等因素来分析,这里不可能是一个普通聚落或者村镇。” 刘章泽说,从初期的考古调查来看,遗址分布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时代为汉晋南朝,该遗址应该是阳泉故城,也就是绵竹2.0版——今天的绵竹已经属于3.0版。


在西晋初期时,“绵竹县”这一名字依然存在,而阳泉县则在《晋书》中并未留下记载,使人产生阳泉县在晋朝一度被取消的错觉。刘章泽认为,后续的考古发掘将还原真实的历史,填补德阳、绵竹地方历史的空白。


编辑/夏盛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