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音乐的奉献——海顿《临终七言》及相关

2023-05-10 14:56:27

临终七言(海顿)


海顿:基督的十架七言

 

1、序曲  时间:

00

00

-

06

28


【此序曲是一个篇幅很长的引子,表情标记为庄重而高贵的柔板,在沉重的情绪中开始,随后变得异常激动,时而高昂,时而阴郁,旋律不断地高低起伏。它有一个凝重、激昂的开头,悲壮之情溢于言表;尽管随着乐思的展开沉吟、哀婉穿插其间,但悲壮、阴郁的情绪贯穿始终。这是一个极具震撼力的乐章,昭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第一言:父啊, 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时间:

06

35

-

12

48

第一奏鸣曲“柔板”,将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了古典式的优雅当中,就像是一首挚诚的抒情宣叙调,。它延续了前面乐章的悲壮气氛,但似乎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主奏小提琴以一种诉说的姿态出现,平静但略显沉重,间或有些许的激动;低音声部风格阴郁,若隐若现间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随音乐默想


天上的父啊,
从祢永恒的宝座上看看世界吧
亲爱的天父啊,
祢的独生子在为罪人为祢的子民祈求
请听听祢圣子的哀求吧。
啊,我们曾经堕落,
我们罪孽深
然而为了我们的救赎,
你的圣子流尽了宝血
羔羊的血啊,不是为仇恨而流,
乃是洗净一切的罪
,慈爱的天父,

听听你圣子的祈求吧!
让我们因着基督的苦难获得你的怜恤



 


第二言: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23:43   

时间:

13

00

-

19

54

第二奏鸣曲庄重的和如歌的,音乐如同娓娓道来,庄重与轻快两种情绪先后出现在音乐当中,可以让人想到对两个罪犯说话时的语气变化。应是这部作品中最美、最动人的乐章了,小提琴奏出的如歌旋律哀婉凄美,风格凝重、悲凉又不失沉静;闻之令人动容,凄然之情漫溢心间。主奏小提琴在律动的弦乐背景上忧幽的吟唱,凄婉、哀怜间透出了对尘世的眷恋和不舍,当是即将步入天堂之际依然挂怀着世间众生的苦难,惟盼众生尽入天堂吧。






随音乐默想


主基督,你满有恩惠,满有怜恤,满有慈爱,
你是新约的中保,
你是天主的羔羊!
那悔改的盗是那样的恳切地请求,
,当你来为王时
纪念我。(路2342
主啊,你的应许是那样的温柔,
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主啊,看顾我们吧,
在你十架的脚下,
看我们真心的认罪和悔改
当我们长离此世的时候,
也从你的口中得着安慰,
天,一同在乐园里



第三言 (对门徒若望说)你的母亲!19:27

       (对祂母亲说)女人, 你的儿子19:26    

 时间:

20

03

-

29

10

第三奏鸣曲庄重的,是一首感情强烈的哀歌,表现的是痛彻心头的悲伤,那是圣母与十字架上的儿子相对而视的一刻,只能默默承受的悲伤。这个乐章始于一个有些沉吟的旋律,颇具冥想的意味,主奏小提琴似乎在酝酿什么,又像是在述说着什么;虽然在情绪上时有起伏,却依然凝重、凄婉,似乎是上一乐章旋律的延伸和发展。作为对母子间生离死别场景的描绘,该乐章的乐思变化极其微妙,圣母面对的悲切及弟子们面对圣母的凄惶相互纠结缠绕,令人悲从心来。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且感人至深的乐章,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之一。




随音乐默想




慈母玛利亚,吾主的母亲啊,

此刻你只是个无助的妇人,
哀立在十哭泣
为你亲生的孩子所遭受的痛苦,

伤在儿身,疼在娘心。
在那个时刻,你的内心如同被利刃刺透,

是怎么撕心裂肺地疼痛。
那个忠心的门徒若望
他就是你的孩子
母亲啊,也让我们成为你的孩子吧。
你是罪人的避难所,
垂听你孩子的祈求吧,
我们在尘世中无力地挣扎

我们的软弱。
爱的母亲啊,
求你扶助我们,扶助我们每一个
因为我们都在和死亡争斗,
我们想要从那被扭曲的灵魂中逃离
我们向你投靠
让我们不跌倒,
帮助我们战胜仇敌,
我们最后时刻的争斗中

我们,

你是圣子的母亲,
为我们向你的圣子代求吧!

 




第四言: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了我15:34    

时间:

29

23

-

38

06

【第四奏鸣曲“广板”,音乐给人以断断续续的感觉,这是对圣父的发问,带着忧伤、疑惑和迷惘。依旧是凝重、阴郁的,时而稍显剧烈的跃动令人感到焦虑、彷惑、压抑。尽管在整体上显得平和、沉静,凝重的乐思却贯穿始终。或可谓之不怒、不争、无怨,却很难说是无悔了。矛盾、失望、孤寂、悲伤,当诸多的情感纠结在一起,即便最后走向安之若素也是令人倍感沉重的;这正是该乐章所描述的!】





随音乐默想




父啊,为何祢要离弃我,
阿爸,祢的手在哪里?

父啊,你怎能狠心将你的爱与我隔绝。
谁能明白这其中的奥秘

大能全能的
我们是你手所造,是祢爱所生
又为我们派遣了你的圣子

救赎了我们。
十字架上的主啊,

我们从心中感谢祢,
为了我们的缘故,
祢受了鞭伤受了刑罚,
祢被轻蔑,祢被抛弃,
主啊,谁能不爱祢呢,
谁能因为罪就背叛祢呢,
谁能无视祢的仁慈,
不!离了祢我们还有什么价值,
离了祢我们就没有永生。

请不要让你的爱与我们隔绝。
永远不要舍弃我们。

 


 


第五言:我渴19:28    

时间:

38

30

-

46

15

第五奏鸣曲柔板,乐章变化幅度很大,从富于梦幻感的拨弦与提琴的轻奏,到具有刺穿感的四件乐器的强奏,的肉体的饥渴与精神的渴望就在这之间被表达了出来。此乐章在一个稍显强烈的和弦之后奏出一段舒缓、如诉的旋律,气氛平和、安详,却很快就被短促、多变的旋律替代。尽管在音乐随后的发展中平和、安详的旋律依然会出现,那也仅仅是一个反衬了,是为了强化短促、多变的旋律营造出的痛苦、焦虑的氛围。我渴……”,我想短促、多变的旋律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那短促、痛苦的呻吟声。





随音乐默想




放下复仇之火,平息你的愤怒吧!
人类啊,你的同情在哪里?
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说,我渴
他们给他酸醋苦胆,

以此来缓解祂的饥渴。
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吗?
如今我们不再经受这样的苦痛,
因为祂将生命都给了我们。




第六言:成了19:30   

时间:

46

23

-

53

54

第六奏鸣曲缓慢的,充满古典式的浪漫,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精神——或许只有贝多芬最后那首弦乐四重奏末乐章的精神境界可与之相媲美。乐章的开始是一个宣示性的主题,之后以一种平静但略显无奈、悲凉的姿态出现;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些元素被反复加工、切分、组合,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定的感觉。最后快速、连续、强烈的顿奏将这种紧张和不安定感推向极致,似乎也与预示着这一切真的要结束了。





随音乐默想




成了!
在十字架上,
被悬挂到天黑,
他喊着说,成了!
曾经伤害的十架啊,
如今成了我们的祝福,
噢,罪人那;噢,瞎眼的啊,
我们是罪上加了罪!
人啊,你当思想!
当祂在祂的荣耀和全能中到来的时候,
你可曾找到了怜悯?
主,拯救我们脱离灭亡,
看那,天主的羔羊,为我们代求!
让痛苦和死亡
不再落在我们身上!
让我们得见天国,
让我们得到天国的福乐,直到永生!



 

第七言:父啊,我我的灵魂交在你手(路23:46  

时间:

54

02

-

61

40

第七奏鸣曲广板,是一个相对平和的乐章,结束时的拨弦所表现的可以肯定是的灵魂飘向了天国。乐章以平静、祥和的姿态出现,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娓娓而谈;前面的凝重、悲凉、阴郁的气氛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安详、平和、淡然,直至洒脱、超然了。既然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上帝,那么所有的一切也就都得到了解脱;这自然是会让人倍感轻松,甚至是欣欣然了。】





随音乐默想



在祢的手中,主啊,我交出我的灵魂。
如今祂被升至至高,
祂发出得胜的呼召,
父啊,带走我的灵魂,
我交托在祢手里!
于是祂垂下头,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永刑之中,祂的宝血救赎了我们
爱我们,祂甚至像罪人一样被钉死。
主,祢给了我们新的生命,
我们何以报答?
哦,,我们躺卧在祢的脚前,
祢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让我们献上自己作为活祭。
在你的手中,主啊,我交出我的灵魂。



 


地震

时间:

61

48

-

63

40

结尾十分有力的急板,标题是地震,冲击力极强的音乐贯穿始终,表现了死后大地震动的情景,是这部作品中动态感最强烈的一个部分,给人一种地动天摇的感觉。这里所描述的就是圣经记载的在基督遇难后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而基督也在这场大地震后复活了。整个作品就在这样的令人震撼的、令人惊惧的气氛中结束。


随音乐默想




祂不在了,
地心的深处传来回声,祂不在了
哥耳哥达啊,你当战栗,因为祂死在你上,
日头都离开,遍地都黑暗了!
地都震动,吞涅那些罪人,
坟墓裂开,
已睡的圣徒,提到光明中吧!
那遮盖你们的地土,
祂的宝血,已经将其浸透!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331-18095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基督的十架七言》写于1786年,总共有九个乐章,海顿临终前的每一句话写了一个乐章(七言就是第二到第八乐章),又写了序曲和终曲。

作为一部宗教音乐,《基督的十架七言》完整而准确地传达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而海顿本人更是对它爱不释手,终其一生,海顿都很偏爱这一部作品。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