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丽星期天】古典音乐之源——宗教音乐

2023-05-10 14:56:27

几百年前源于欧洲的古典音乐,代表了目前人类音乐发展的最高境界。古典音乐不仅仅有优美的旋律,更是一门艺术,有立体完备的结构,完美得有如一门科学。说到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音乐。音乐是古典音乐起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音乐就没有古典音乐。目前国内听众接触较多的是古典音乐中的器乐、声乐作品的歌剧、艺术歌曲,对音乐接触很少。但在西方人们接触最多的却是声乐,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声乐。所以,我们要感恩,感谢上帝赐给人类音乐的礼物。


  音乐最初也是主调音乐,也就是只有一个旋律在唱。没有伴奏很清淡,有些单调。后来慢慢出现了伴奏和复调音乐,也就是不止一个声部在唱。这样音乐就变成立体的。天国的光明、和谐,在多声部音乐总得到了形象化的体现。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达到顶峰,巴赫是复调音乐之王。巴洛克以后,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整体;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乐,都停留在主调的阶段,甚至连和弦都没有。西方音乐是信仰的产物。中国尽管人很聪明,在音乐方面很早就在世界上领先,但却始终停留在二度平面上,没有纵深的维度,而纵深度就是信仰所思考和探究的维度。中国人的灵魂似乎没有纵向深度的要求。在唐朝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管弦乐队,甚至做到了把音分成64个音节那样的细致,但却仍未出现和弦(两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关系组合并同时演奏而产生的音叫“和弦” )!因为和弦是立体的,它一定产生于有感的民族,相应在建筑上的对应便是堂的高顶穹窿,那种呼之欲出的提升感,强烈昭示着人与上帝的对应。而中国的建筑没有感,是一种平面的延展,如同苏州园林那样,小桥流水、柳暗花明。

  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的演变史,与其说是一种技术的变化,倒不如说是人类灵魂需要的反映。世界各民族在两三千年前大都有了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均属于二度平面,唯独西方的器乐、声乐引入了空间函数的观念,进入了三维领域。这正是人类灵魂对无限空间、对上帝存在追求的标识。表面看来音乐和数学两大领域无关,实际却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


  早期的音乐,主要是指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文艺复兴后,音乐有很大的发展,到巴洛克时期以后,音乐已经相当繁荣。从和犹太教的渊源来看,犹太教很早就用音乐来,早期音乐和犹太教音乐一脉相承。只是经过了两千年的发展,犹太教音乐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直接歌唱的水平,而音乐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公元4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改革并统一教会仪式,编撰《唱经歌本》,后世称为格里高利圣咏。这些歌曲都是没有伴奏的,作曲手段也比较单一。现代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单调,但是从艺术上说,格里高利圣咏在当时的成就相当高,而且流传非常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后世许多作曲家都曾经引用改变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包括莫扎特、李斯特、圣桑、拉赫曼尼诺夫等等。公元9世纪,。虽然还是没有乐器伴奏,但是多声部的出现就导致了立体的音响,象征着天国的声音。这个时期的音乐和格利高力圣咏的风格类似,清淡高雅。


  公元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发起运动。后来各地都出现了改教运动,这些教会现在统称为新教(在我国,专指新教)。马丁路德的改教,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认为拉丁文和格利高力圣咏(拉丁文),,因此翻译了德语,编写了新的诗歌《新教众赞歌》。马丁·路德音乐造诣很高,自己就会作曲。他要求信徒们每个星期要到教堂去唱歌,使得民众都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后来的主要作曲家,著名的有许茨等。许茨的年代大约是后100年,巴赫时代的100年前。许茨创作了清唱剧《圣诞故事》和《临终七言》,还有四首受难曲(分别根据四部福音书而写)。许茨的受难曲被人们淡忘,直到100多年之后,莱比锡的一位合唱指导认真研究了他的手抄本后,创作了3部不朽的受难曲,此人便是巴赫!许茨的探索与思想到此时总算有了欣然意会的人。仿佛命中注定,巴赫的创作同样也被他的同时代人所遗忘,直到又过了100年,门德尔松的出现,才得于让巴赫借助《马太受难曲》的成功演出而得于重现天日。历史好像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总喜欢开这样的玩笑。

(图文转载自“古典音乐”)


♪ “美丽星期天”之古典迴声——管风琴赏析音乐会

2014.11.9 15:00

演出嘉宾:赵小玲、范肇新

赵小玲,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音乐学士及硕士,美国音乐学院音乐博士(管风琴演奏及合唱指挥),现任香港音乐加学院院长、锦宣管弦乐团及锦宣儿童合唱团指挥。曾师从保罗·乔丹和玛莉安·多特修习管风琴,并两度获得宁克管风琴奖学金。于2005年获颁比利尔·班斯纪念奖项及马高·费沙纪念奖学金。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大学进修管风琴演奏及合唱指挥。曾任教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任管风琴导师。除在香港演奏外,其足迹更遍及美国、加拿大、台北及深圳等地。她于深圳音乐厅举办的“美丽星期天”之管风琴音乐会演出长达七年多。自1999年起担任香港文化中心乐器之王系列管风琴导师至今达十五年。

范肇新,母亲为香港著名音乐教育家赵小玲。他自幼擅弹钢琴,2008年首次接触管风琴,学习管风琴仅三个月便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首次个人音乐会,运用高难度手脚协调技巧,用脚键盘弹奏自己改编的《野蜂飞舞》,自此以非凡的脚键盘技术而闻名。范肇新钟情作曲和管风琴 即兴演奏,源于曾师随乔基姆·西格学习钢琴即兴演奏,及保罗·乔丹学习巴赫作品演奏。在他策划的多场音乐会中(包括香港文化中心管风琴音乐会系列之“动地回音”、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管风琴音乐会),其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都是重要部分,展示出其管风琴演奏的独特风格。范肇新活跃于国际舞台,曾于美国、英国及中国多个城市等做独奏及室内乐演出。2009年,他更被韩国著名管风琴制造商Treanor公司邀请到韩国首尔进行三场个人巡回演奏会。范肇新现任香港音乐加学院管风琴及钢琴导师。


{演出曲目}

01.b小调托卡塔

02.世人期待的喜悦,作品147

03.前奏曲,赋格及变奏曲,作品18

04.c小调前奏曲

05.吉古赋格

06.野蜂飞舞

07.天空之城

(曲目以当日演出为准)


深圳音乐厅官方微信

分享,让美好更美好

好音乐,好福利

点击 右上角 - 分享至“朋友圈”


爱我们,就订阅我们

点击 右上角 - 查看公众帐号

查找公众帐号 - 深圳音乐厅

搜索 微信号 - szyinyuet


购票传送门,一步直达

电话 8284-1666

网站 www.szyyt.com

支付宝扫一扫,电子钱包快捷付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