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

古典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

古典音乐2022-07-28 22:42:26

  几百年前源于欧洲的古典音乐,代表了目前人类音乐发展的最高境界。古典音乐不仅仅有优美的旋律,更是一门艺术,有立体完备的结构,完美得有如一门科学。说到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音乐。音乐是古典音乐起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音乐就没有古典音乐。目前国内听众接触较多的是古典音乐中的器乐、声乐作品的歌剧、艺术歌曲,对音乐接触很少。但在西方人们接触最多的却是声乐,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声乐。所以,我们要感恩,感谢上帝赐给人类音乐的礼物。


  音乐最初也是主调音乐,也就是只有一个旋律在唱。没有伴奏很清淡,有些单调。后来慢慢出现了伴奏和复调音乐,也就是不止一个声部在唱。这样音乐就变成立体的。天国的光明、和谐,在多声部音乐总得到了形象化的体现。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达到顶峰,巴赫是复调音乐之王。巴洛克以后,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整体;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乐,都停留在主调的阶段,甚至连和弦都没有。西方音乐是信仰的产物。中国尽管人很聪明,在音乐方面很早就在世界上领先,但却始终停留在二度平面上,没有纵深的维度,而纵深度就是信仰所思考和探究的维度。中国人的灵魂似乎没有纵向深度的要求。在唐朝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管弦乐队,甚至做到了把音分成64个音节那样的细致,但却仍未出现和弦(两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关系组合并同时演奏而产生的音叫“和弦” )!因为和弦是立体的,它一定产生于有感的民族,相应在建筑上的对应便是堂的高顶穹窿,那种呼之欲出的提升感,强烈昭示着人与上帝的对应。而中国的建筑没有感,是一种平面的延展,如同苏州园林那样,小桥流水、柳暗花明。


  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的演变史,与其说是一种技术的变化,倒不如说是人类灵魂需要的反映。世界各民族在两三千年前大都有了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均属于二度平面,唯独西方的器乐、声乐引入了空间函数的观念,进入了三维领域。这正是人类灵魂对无限空间、对上帝存在追求的标识。表面看来音乐和数学两大领域无关,实际却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


  早期的音乐,主要是指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文艺复兴后,音乐有很大的发展,到巴洛克时期以后,音乐已经相当繁荣。从和犹太教的渊源来看,犹太教很早就用音乐来赞美上帝,早期音乐和犹太教音乐一脉相承。只是经过了两千年的发展,犹太教音乐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直接歌唱的水平,而音乐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公元4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改革并统一教会仪式,编撰《唱经歌本》,后世称为格里高利圣咏。这些歌曲都是没有伴奏的,作曲手段也比较单一。现代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单调,但是从艺术上说,格里高利圣咏在当时的成就相当高,而且流传非常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后世许多作曲家都曾经引用改变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包括莫扎特、李斯特、圣桑、拉赫曼尼诺夫等等。公元9世纪,。虽然还是没有乐器伴奏,但是多声部的出现就导致了立体的音响,象征着天国的声音。这个时期的音乐和格利高力圣咏的风格类似,清淡高雅。


  公元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发起运动。后来各地都出现了改教运动,这些教会现在统称为新教(在我国,专指新教)。马丁路德的改教,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认为拉丁文和格利高力圣咏(拉丁文),,因此翻译了德语,编写了新的诗歌《新教众赞歌》。马丁·路德音乐造诣很高,自己就会作曲。他要求信徒们每个星期要到教堂去唱歌,使得民众都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后来的主要作曲家,著名的有许茨等。许茨的年代大约是后100年,巴赫时代的100年前。许茨创作了清唱剧《圣诞故事》和《临终七言》,还有四首受难曲(分别根据四部福音书而写)。许茨的受难曲被人们淡忘,直到100多年之后,莱比锡的一位合唱指导认真研究了他的手抄本后,创作了3部不朽的受难曲,此人便是巴赫!许茨的探索与思想到此时总算有了欣然意会的人。仿佛命中注定,巴赫的创作同样也被他的同时代人所遗忘,直到又过了100年,门德尔松的出现,才得于让巴赫借助《马太受难曲》的成功演出而得于重现天日。历史好像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总喜欢开这样的玩笑。


  如今,巴赫这部饱含对人类的热爱的史诗性作品--《马太受难曲》代表着音乐的最高成就之一,被人们称为“现存音乐的顶峰”。


  
  请欣赏马太受难曲节选:女中音(Julia Hamari)咏叹调《我的神,由于我所流的眼泪,请垂怜我》 

 

---------------------

  古典音乐”公众号(enjoy_gudianyinyue)的宗旨为广大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聆听、学习与分享的平台。

  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或者 发送给朋友

  更多的交流,请关注小咕咕的个人微信号:391031345您的关注和支持是小咕咕坚持不懈的动力。


Copyright © 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