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简史系列讲座一:早期至巴洛克宗教音乐

2023-05-10 14:56:27


大家秋安。


自上次的黑胶音乐分享会,一晃两个月过去了。


那次活动结束后雷雷姐跟我说:


她很喜欢的一个环节是


一边听着音乐,边听我细琐说说,


音乐背后的故事,个人聆听的经验、想法。


以后要是能系统地做个系列讲座,把音乐史梳理一遍就好了!



当时我还没有勇气,也没耐心这么做。


说实话我很久没好好练琴了,


整个人很浮躁。


但这两个月的时间里,


常常想起她的提议,


我也在为伯伯整理他私人的唱片收藏。


在这数百张尘封的黑胶碟、故纸堆里,


慢慢地整理、分类、清晰、辨识、聆听


也逐渐找回了在音乐学院里学习时


如饥似渴的好奇心


反复揣摩练习的耐心、对微音变化的敏感。


这些,


我都想向大家诉说、分享。



于是,虽然这次的通知有些突然,


希望能在这个周六午后遇到爱乐的同好,


就我们一小撮人,


心无旁骛地聆听一些最无瑕、赤诚的音乐。


想说的是,宗教音乐并不单调无聊,


也没有想象的难懂。


因为这些旋律是比语言更直白的告解。


宗教音乐的力量是有形的,


到时你会感到这股冲击,全身以迎。


根特祭坛画


*    *    *


本次的分享我将给大家讲讲:


早期宗教音乐的不同曲式


(比如弥撒曲、圣母颂、安魂曲、经文歌、清唱剧这些名词都是指什么呢?)


不同时代(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巴洛克)、


欧洲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


几种现今最常见乐器的原型、演变


并重点讲几位我自己最爱的、极富个人特色的作曲家


(目前暂定为:帕莱斯特利那、杰苏阿尔多、


威廉・伯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一边讲,


我们边听黑胶细腻的音色。


声乐的颂歌会解释歌词大意。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大家体会到早期音乐的美。


毕竟从13世纪到18世纪中的这段音乐人的历史


虽并不像后来贝多芬、马勒、柴可夫斯基


等大师所创造那么宏大、举世瞩目的音响,


但恰恰是这五个世纪混沌里,虔诚而缓慢的孕育,


才诞生了18世纪后半~20世纪


全球的音乐通用语言。




在此,感谢金陵美术馆文创中心慷慨提供场地!


要辛苦各位工作人员周末忙起来了哈。


还有,


这次所有的黑胶唱片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院长周建民提供。


来自这位发烧级爱乐人的私藏,多难得!



关于门票收费:因为租用音响器材就需要700元,加上各色人工、成本,且本次要控制人数到适合倾听交流的程度,所以较贵。望谅解!


关于报名:请编辑短信至139-129-86844,写下姓名、人数。依来信先后次序考虑。本次限定人数25名,报名成功后由我司联络您。


如有疑问,请下方留言。

期待你的回音。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俄罗斯音乐分享交流社